走進新北板橋社區 在文化互動中觀察健康實踐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葉弘臻

 

        2022年我加入新北的衛生局完成暑期實習。這個六週的工作經驗,讓我在前線體驗到政策與社區實踐的磨合處,也讓我深刻理解細膩的觀察與持續的反省是消弭健康不平等的起手式。

 

1. 診間衛教

        在衛生所開放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的時間,我通常都會協助護理師使用各種語言製成之衛教單張對家長進行衛教。我最深刻的經驗是曾經遇到來自烏克蘭、不太會講中文的家庭,因為不知道「奶嘴」等衛教相關單字,有幾個片刻我甚至用上摻雜著肢體語言的破英文和家長溝通。

 

        在衛教的過程中,我發現即便是在繁華的板橋,依然會有弱勢家庭,像是我曾碰到一個被診斷出可能需要早療的孩子,家長在詢問我相關的問題時,他說的雖是中文,但我都需要在腦袋裡轉一下才聽得懂,而且感覺起來家長也不是很知道要怎麼顧小朋友……

 

        除此之外,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對一位兩到三歲小朋友的爸爸進行衛教時,看到衛教單張上面有一題「禁止使用機車或自行車搭載寶寶」,當下我同先前的衛教過程,直接詢問爸爸是否有用摩托車或腳踏車載小朋友,並在聽到肯定的答案之後提醒家長儘量避免。結果當下爸爸開始提高音量,開始責罵政府官員們不知道民間疾苦,當下雖然有些錯愕,但我還是繼續說:「我知道可能有點難,但是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能夠減少用摩托車載小朋友的次數」。我盡本分把問題問完,然而,直到現在我都還覺得有點委屈,我只是照著指引講,訂定指引的單位是國健署和兒科醫學會,並不是我,為什麼我要被罵?但正是這個經驗提醒我,日後在做公共衛生時,可以試著在達到目標時更接地氣一些,也引導我去思考讓對方更能夠接受的衛教方式。

 

2. 訪視精神個案暨跟個案的相處經驗

        當負責精神個案的護理師願意帶著我去探訪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個案時,我非常高興,因為是個難能可貴的機會,雖然那時只是站在遠處觀察,但已能看到基層公衛護理師許多辛苦和危險的地方(個案給我的感覺跟《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連續劇的主角應思聰超像!)。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這位個案後來還有跑來找護理師和我聊天,雖然從對話中很容易發現他其實在生病狀態,但也能觀察到他善良的一面,例如他甚至想要透過他的人脈幫我介紹工作呢(雖然我知道應該是不太可能實現)!

 

3. 到機構抽血檢驗結核菌+訪視結核病個案

        當天早上,我們穿梭在板橋最繁華的地方,四周都是林立的高樓大廈,時不時出現幾棟雄偉的豪宅大樓。突然,公務車的司機大哥轉了個彎,停在一老舊的門前,跟我們說目的地到了。坐電梯上樓時,我時不時會有一種因為電梯老舊而產生的莫名恐慌感,而在進到機構之後,雖然裡面乾淨又明亮,但是卻有一種讓我們感覺快要窒息的肅殺氣氛。在護理師抽血的同時,我們除了看到疲憊的大夜班護理師、沉默的白班護理師及多位面無表情的外籍姊姊們,也看到許多的住民,大部分的住民都躺在床上,有的雙眼空洞,癡癡地望著天花版;有的則閉起眼睛,靜靜地睡去;甚至有一位一直使盡全身的力氣,虛落地喊著疑似是他家屬的名字。根據其他實習生所說,也有整天被五花大綁、難以移動身體的住民。在他們床腳邊的卡片,有的寫著CVA(腦中風) ,有著寫著H/T (高血壓),還有許多寫著我們從來不曾看過的罕見疾病。雖然他們大部分的年紀都在65歲以上,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三、四十歲左右的住民,雖然大部分的住民在護理師抽血時都能乖乖配合,但還是有少數的住民看似不想要抽血,卻又因為自己的病痛而無能為力。

        看到這幾幕的我,雖然當下內心有許多想法和感慨,但仍專注地幫忙護理師把抽完的血倒入檢驗結核病的試管當中,初學的我們稍有不慎,即有可能讓檢驗結果因此失準,甚至是因為被針扎而讓自己陷入危險當中。在離開以後,我對於在機構裡看到的種種仍然難以忘懷,開始思考我看到的照服員為何都是外籍姊姊們?抑或是我或我的家人會不會有一天也有可能躺在這樣的機構裡?

 

4. 到社區裡辦各種活動

        最後一週,我們跟著護理師到兵役抽籤的現場向役男進行愛滋病宣導、到板橋大遠百為員工進行牙周病衛教,最後還參與他校護理系實習,在社區評估時進行衛教,這些過程讓我更了解衛生所是如何進到社區裡面和民眾進行互動。

 

1 新北市板橋區役男抽籤會場

2 社區評估現場照

 

5. 訪談結核病都治計畫關懷員

        最後,我訪談了幾位關懷員,了解有關結核病患者的社經狀況分布等等問題。雖然不是所有的受訪者都肯定結核病患者多出現在低社經地位家庭,但他們都一致肯定處在低社經地位的患者較容易有延遲診斷的現象。此外,從訪談當中,我也發現因為關懷員會長時間地跟患者相處,所以其實他們是有可能改變患者的人生的!

 

         透過此次經驗,整體而言,我看到很多臺灣衛生政策還可以更好的地方,也認識許多相當優秀、來自不同學校的實習夥伴,更理解到要提升社區的健康必須從更細緻的文化環境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