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學必有所用—關於我在索馬利蘭服務的經驗與反思

/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蘇崇閔

  從健管所畢業前夕,秉持著應用公衛所學的想法,我決定選服外交替代役,即便役期較長(在國內受訓2個月,外派8個月),但期待自己能在國際合作發展工作中貢獻專業,增加參與公衛工作的實務經驗。雖然派駐國家將在成功嶺進行抽選,但在順利錄取後我內心已有所屬,十分希望自己可以被外派到位在非洲之角的索馬利蘭共和國,一來是因為想踏足非洲認識我國遠在東非的友邦,二來則是因為當時在索國進行的計劃為「孕產婦及嬰兒保健功能提升計畫」,與我研究所時期所關注的性與生育健康議題相符,因此也期待能藉此機會,實際了解索國孕產婦健康現況。

    身為助理技師,參與計畫工作期間主要協助社區產檢、訓練班辦理、資料分析、衛教文宣設計等工作,過程中除了應用到公衛所學外,也包含參與課外活動時所學習到的各項技能。其中,在大學時期學習到的知識與專業能力,在計畫實務層面有較顯著的應用,例如運用統計所學建立問卷資料登打與分析架構,並教授當地僱員資料整理與分析技巧,協助計畫評價工作;進行社區產檢時,則應用到參與服務隊時學到的水銀血壓計操作方法,故可快速上手以分擔產檢工作;編排衛教文宣則運用到大學在辦理系上與社團活動的文書與設計能力,協助完成索國第一本媽媽手冊,提供以利未來索國孕產婦健康識能推廣工作。

  那麼研究所的所學應用在何處呢?對我而言,公共衛生是一門運用跨領域思維研究健康的學科,在健管所與健康政策與社會研究學分學程的學習歷程中,我修習許多與政策、倫理、法律、人權、社會學、質性研究方法相關的課程,拓展我思考健康的觀點,特別人文社會科學的視角。因此,在進行計畫工作的同時,我也一面認識索國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資訊,除了從網路上查詢資料外,也會直接請教當地民眾,或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藉此了解影響當地健康服務提供與民眾健康行為的多元因素。

    以影響偏鄉婦女使用社區產檢的因素為例,由於自古索馬利人以畜牧維生,至今部分偏鄉地區仍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因此村落形式也以散村為主,其中婦女習慣在清晨放牲口去吃草,在近午時刻返回家中準備朝拜。因此,若僅能在上午於定點提供社區產檢服務,則可能會有使用率偏低,以及個案狀況難以追蹤等困境。而在考量交通差旅與人力安排之限制後,若培養在地社區健康推廣員衛生教育與協助孕產婦轉診之能力,並宣傳定期社區產檢服務之資訊,則有機會讓當地孕產婦取得產檢服務,進而建立定期產檢之習慣。從此案例可知,影響當地女性是否接受產檢,除了健康識能與健康服務資源分布外,也更廣泛的受到經濟型態、宗教文化、性別分工等社會因素影響,因此在臺灣所習慣的服務輸送體系未必適用於當地,需要針對當地特性進行調整。

    另外,在索國後也了解到國際上對傳統助產士(traditional birth attendant, TBA)的存廢辯論。TBA為在偏鄉地區以傳統方式進行接生與產後護理的非正式助產人力,但因其技術未受到專業認可,因此目前多數中低收入國家皆朝向直接或逐步禁止TBA,或將其輔導為社區健康推廣員,鼓勵其進行衛生教育及將產婦轉診服務,取代親自接生等改善措施,而索國也是其中之一。TBA的存在直接說明索國偏鄉孕產照顧人力不足之現狀,因此若未加速人力培育與資源妥善分配,禁止TBA可能讓偏鄉女性陷入無孕產照顧資源的窘境,或是讓TBA轉往檯面下發展。現存研究對TBA是否有助於改善孕產婦健康也未有一致結論,也有文獻指出TBA亦是執行女陰殘割(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FGM)的操作者之一,可能讓偏鄉女性之身體自主權、生育權與性權等權利受到侵害,也讓TBA存廢議題變得更加複雜。從過去接受到健康資源分配、公衛倫理與健康人權的學術訓練,讓我在面對上述議題時不再以是非題的觀點思考,而是會參酌更多方的意見進行思考,或許目前我還沒有想到能改善此困境的解方,但這個經驗則讓我接觸到在臺灣難以想像的景況,拓展我對於性與生育健康思辨與想像。

    改善健康本非一蹴可幾,也不是多做幾個計畫就能立竿見影,因此我國的國際合作發展計畫更加重視人才培育及制度建立,讓當地人員習得知識與技術後,再回到職場或社區貢獻所學,猶如播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期待能看見遍地開花的一天,對我來說這便是所謂「臺灣模式」的國際合作發展工作。然而,打破既有的行為模式容易讓人感到不自在,建立互信與改變的過程也十分漫長,參與計畫的過程中便能充分體會到,從事國際衛生合作工作不僅需要具備醫藥衛生之學識及專案管理能力,也需要具備與各方合作的溝通協調技能。此外,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工作必然存在政治性,不論是在雙方國家內部,或是更大尺度的地緣政治與國際政治等,都將影響計畫能否順利推展。然而,從我在公衛領域的學習經驗中,課程中提到政治時常輕描淡寫的帶過,但我認為政治不僅止於競逐權力,更核心的概念是在探究是權力對個人或群體的管理方式,而探討群體健康的治理方式的公共衛生便與政治密不可分,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或許更應該讓學生更了解政治如何形塑健康實踐,對於實務工作也將有所助益。

    「所學必有所用」是我在索國服務的最大體悟,不管在計畫中實踐所學,或是從中獲得的啟發皆是如此。涓滴成河,不論是學習或改變皆從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積累,改善健康的路上更是如此,期勉大家都能用更多元的視角學習健康,發拓公共衛生的更多可能。

 

>>上上一篇:公衛專欄-《兒童權利公約》實施十年的兒少健康

>>上一篇:公衛專欄-北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 難民營的醫療現況

>>下一篇:公衛專欄-從零到一進行社會倡議 直覺讓我走到意想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