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一進行社會倡議 直覺讓我走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文/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林尹筑

 

臺大公衛系的多元探索旅程

 

準備升大學前,仍處在徬徨的階段,正好有機會參與杜鵑花節,當時被公共衛生系的攤位吸引,此處的課程內容豐富、且有健康相關的多元職涯面向可發展,於是就在志願欄填下這個選項。那時其實我並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但知道「或許喜歡什麼」,我喜歡自己是保有彈性的、多元的,就這樣開啟了在臺大公衛系探索的旅程。

 

在公衛系所學皆與人、生活緊密相關,除基礎的導論、各領域必修,還有許多與健康交織的課程。當接觸〈性別與健康〉、〈健康心理學〉、〈公共衛生傳播〉等課程後,學習從不同的觀點切入,去探討個人、社會、環境間不同的因子對健康的影響,及如何系統性思考、去拆解、發現各風險與健康間的關聯,進一步實際討論如何操作、藉由多媒介去促進健康。

 

大學期間,不設限的參與系內、外的各種活動與實務學習,開拓了我對生活中任何事物保持觀察、反思的視角,研究所進入「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就讀,原因很簡單,我希望能從更深入與扎實的理論與研究訓練,去實際產出能創造社會改變的研究。

 

從「直覺」中找到缺口去行動

 

就讀研究所期間,〈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法〉及〈公共衛生質性研究〉是奠定我研究關鍵的課程,對我撰寫論文及至今的倡議、田野調查工作皆有深遠的影響。〈專題討論〉課程,不僅能從同學的報告中看見各自在乎的議題,藉由想法上的交流,互相學習如何有效提問、摘要回答,以此更完善自己的研究面向。

 

無論是研究還是工作,我喜歡憑藉直覺,從「感覺」裡找到問題所在——「這件事我覺得怪怪的」、「這樣的描述讓我很生氣!」我發現自己對於生活中的歧視、污名及性別議題特別容易感到難受,但情緒也不僅只停留在憤怒,接著會從疑問出發、一開始由不解轉為好奇、接著嘗試去理解背後的脈絡、並做出回應、從自身出發思考如何去行動。

 

我的碩士論文研究以「自殺報導中的鼓勵求助訊息」為主題,在自殺報導文末時常會有諸如「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不要留給家人無比悲痛」等標語,有時這些話只是輕描淡寫的老生常談,或直接被略過的字句。但是「這些訊息,真的有用嗎?」從這個疑問出發,研究調查曾有自殺意念的人們對此的感受。

 

這些鼓勵求助的標語,會讓人感到反感,或許是因本身即有對自殺者的價值判斷,也隱含對自殺行為的污名,在脆弱、無助的時刻,這樣的一句話,可能成為一個提醒、一個鼓勵,或恰好相反,讓人感到被責備、更加困惑。研究結果也發現,目前在臺灣自殺報導中較常見的鼓勵求助訊息,對於曾有自殺意念者的正面感受和鼓勵求助,影響很有限。

 

透過在公衛系的訓練與行社所的研究經驗,讓我深刻體認到人們與這個世界都是多元、複雜、變動,且不能只從單一面向瞭解的。

 

倡議工作解開生命中的結

 

大學畢業之際,因緣際會認識了小紅帽(社團法人全球小紅帽協會)的創辦人林薇,他 COVID-19 疫情從愛丁堡回到臺灣,正在找尋共同創立協會的夥伴,因我長期對性別議題的關注及公衛的背景,他邀請我加入。當下我其實完全沒想過「月經」會成為一個可以談論的議題,也感到有些慚愧,這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理現象,是如此平常,而大多數人、包括我卻忽略它了。

 

當時想著「Why not?」我成了小紅帽的第一號員工,這些年投入月經平權倡議的過程,就像在解開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的結,恍然發覺自己曾經沈默、卡卡的片段,原來是受到社會文化下對月經的避諱、污名、及對女性身體的忽視與避而不談。

 

小紅帽是臺灣專注於推動月經平權的非營利組織(NPO),致力於透過社福、教育、研究、倡議消弭月經貧窮與汙名,也在臺灣推動更全面、完整、不分性別的月經教育,及營造月經友善環境。小紅帽團隊,由一群具備不同專業、相信行動力量的青年組成,並共同相信,無論你是誰、認同是什麼,都有用最真實的自己,自在生活的權利。

 

在組織成立之初,當時缺乏一個角色,在政府、企業、大眾等各利害關係人中,作為橋樑推動月經議題,因此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尤其關鍵,我們與企業協力,改變產業環境;與政府合作,去影響公共政策。我們藉由生活的各面向,以最低門檻的方式,從零走到一進行社會倡議,將月經平權的行動擴散在人們的日常當中。

 

未知的前方展開下一步行動

 

以前的我從未想過小紅帽會發展成怎樣的規模,至今促使中央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在臺灣各級學校皆須提供免費生理用品;也從沒想過會成為 NPO 全職工作者。在面對許多機會、參與活動時,或許就是常問自己「Why not?」,做了才知道自己的極限,也才能擁有如此多珍貴的經驗。當他人有著相同理念、走在一起時,才能走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在近四年的倡議工作中,挫折與挑戰從沒有停過。做任何決定皆要付出許多心力,同時也承擔著某部分失去,但在這過程中我從不後悔,每天都有新的洞察與學習。然而在組織成長到一個階段,我自身也遇到瓶頸,隨著去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參與非政府組織婦女地位委員會、以及布里斯本參與全球月經貧窮論壇、華盛頓特區參加月經研究大會後,驚豔於世界各地活躍的性別倡議行動,產生繼續至國外進修的想法。

 

度過了一段白天工作、晚上和週末準備英文檢定、留學申請文件的日子,但這些都不是最挑戰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一件事,仍舊是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當能夠說服自己時,才有辦法說服他人,或許這會是一輩子的追尋。我也在此過程中,更認識自己、並把這些年的經驗串成一條曲折的線,發現沒有什麼是「一定」的事情。只要去嘗試、用盡全力,知道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不因任何人的一句話,影響了自己的決定。出發或許比抵達更重要,大部分時間,我們並不知道前方有什麼,於是就一起感受每個當下吧。

 

小紅帽With Red官網:https://www.withred.org/

小紅帽With Red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riod.withred?igsh=MTc4OHZodXJrdHJwZA==

 

>>上一篇:公衛專欄-所學必有所用—關於我在索馬利蘭服務的經驗與反思

>>下一篇:公衛專欄-在精神醫學公衛的視域,從校園角度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