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蔡名倫
參與此次公衛系出遊,除了滿足我們的五臟廟,也欣賞到獨特的展覽。
我們先前往位於二活的莫凡彼餐廳享用美味的午餐,不論是飲品、湯品、主餐、甜點上都具有一定水準,且餐點的份量剛好可吃飽。令我印象深刻的餐點是魷魚義大利麵,龐大的魷魚跟手臂一樣長,覆蓋在義大利麵上相當有觀賞性。甜品的表現上,雖然第一口吃到冰淇淋感到有點膩甜,與普通冰淇淋沒有感受到明顯的驚奇之處,但是第二口時,嚐到一片片的小脆片藏在冰淇淋當中,小脆片與冰淇淋完美搭配,化解冰淇淋的甜膩感,同時讓冰淇淋有層次感的體現。在餐會當中,一位學長表示在選擇公衛領域時有所考慮與擔憂,而郭柏秀老師不僅分享自己一路從學士到碩士的心路歷程,更剖析公衛在現實層面與理想層面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才有動力持之以恆地走下去。在聚餐的最後,張書森老師施展了魔法,從不知何處拿出了自拍棒拍下合照。接下來我們便起身,向寶藏巖前進。
雖然我們比預計時間晚一小時抵達寶藏巖,但是我們剛好遇到寶藏巖當地的免費導覽活動,也算是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小確幸吧。一抵達寶藏巖門口,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大的寺廟,一陣陣經文朗誦不絕於耳。廟裡除了佛教的菩薩外,也包含著道教的各路神仙和民間信仰的土地公,因此造就廟中廟的奇景,這與寶藏巖的歷史有關。寶藏巖在日治時期是軍火庫,士兵駐守於此並形成小型社區。當戰爭結束時,少部分的日本人選擇留在當地落地生根,產生許多的空房,吸引撤退來臺的各省軍人在此居住,各地的文化融合形成獨特的廟寺文化和國際村的環境。在寶藏巖藝術村中,我們看到各國藝術家在不同文化碰撞下所形成的展演,了解其他文化對於藝術的詮釋;看到利用地面下防空洞和發出低頻聲音的音響,讓人感受到身處在防空洞的壓迫感;看到透過斷垣殘壁打造出的裝置藝術,讚嘆其中的奧妙,遠眺快速道路、河濱步道、寺廟共同出現在一張照片,呈現都市的鄉村。而從藝術村走到河濱步道時,看到一間古色古香的商店,販賣著七零、八零年代的點心零食,時不時傳來一隻隻雞鴨此起彼落爭吵的聲音,彷彿回到了樸素單純的年代,與商店外高樓大廈林立分成兩個世界。
這次公衛系出遊享受到珍饈美味及文化藝術的薰陶,生理上和心理上共同滿足。感謝系辦的籌劃,讓我們除了佳餚外,對臺大周遭又多了新一層的認識。
圖一、由書森老師自拍棒所拍下的餐聚照片
圖二、寶藏巖門口大合照
圖三、與寶藏巖聚落入口信箱牆合照
圖四、系遊結束之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