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桃園市蘆竹區衛生所
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二年級 戴仕瑋
- 前言
偏鄉醫療服務是臺灣公共衛生體系中重要的一環,而IDS(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更是確保偏鄉醫療品質的關鍵政策。本文記錄一位公衛藥師在花蓮萬榮鄉服務的真實經歷,透過第一線工作者的視角,呈現偏鄉醫療服務的日常與挑戰。
- 晨間通勤:每日的開端
清晨六點,天還未全亮,我已經起床梳洗,準備展開每日從花蓮市區到花蓮縣萬榮鄉衛生所的通勤。這段路程雖然不會遇到都會區的塞車問題,但即使維持在道路限速加9公里的車速,巧妙運用特定路段加速,仍需要至少50分鐘。這段晨間車程,往往決定了一整天的身心狀態。我習慣以1.8倍速播放Podcast作為精神糧食,至今仍保持收聽《股癌》的習慣,這都是在那段時光培養起來的。
每天的路線選擇都隨著心情而定。台9線與台11丙線,各自展現不同的風景:台9線帶來綠意盎然的山景、繚繞的雲層,以及與火車並行的獨特體驗;台11丙線則提供蔚藍海景、晨光灑落海面的璀璨,以及觀察木瓜溪水位變化的機會。兩條路線最終都會在壽豐鄉的新豐平大橋前匯合。駕車上橋時,壽豐溪兩岸的山巒在陽光與雲霧間若隱若現;下橋後轉彎,映入眼簾的是兆豐農場與彷彿都會捷運站的林榮新光火車站。經過以培育校長聞名的鳳林鎮,順道回味那間天天客滿的麵館,終於抵達了花蓮縣萬榮鄉衛生所。
- IDS醫療團隊的日常運作
在衛生所,每位醫療人員都必須及早到班準備巡迴醫療工作。我迅速整理藥物置入巡迴藥箱,護理人員準備疫苗,醫師則規劃當天可能遇到的診療情況。在這裡,專業分工之外更重要的是團隊合作。我們互相協助搬運藥箱與疫苗上車,仔細檢查所需設備,因為一旦遺漏,往返補充就要耗費至少半小時,嚴重影響後續行程。
萬榮鄉地域遼闊,從北邊近壽豐的西林村、見晴村,到鄰近鳳林的本所和明利村,再到南方接近光復的馬遠村和瑞穗的紅葉村,跨越五個鄉鎮的服務範圍。時間管理成為團隊的重要課題,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所有工作,需要精準的路線規劃與效率執行。IDS計畫更強調準時性,每個醫療據點都有固定看診時段,絕不能延誤。
八點整,我們準時出發前往第一個據點。到達時,部落的長者們已在等候。看診時,我在一旁準備藥物,同時觀察醫病互動,掌握病患需求。在偏鄉,藥師不只是調劑藥品,更要擔任用藥安全的守門員。面對長者們可能不清楚藥物如何服用的情況,正確衛教成為重要課題,需要特別關注。
- 衛教宣導的重要性
衛教宣導是公共衛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單純的知識傳遞,更是促進民眾健康意識與行為改變的關鍵途徑。特別是在偏鄉的衛生所,衛教宣導扮演著連結專業醫療知識與在地民眾的橋樑角色。
首先,衛教能夠提升民眾的健康知識,協助人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其次,透過有效的衛教宣導,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降低醫療資源的耗用;最後,在偏鄉地區,衛教宣導更是彌補醫療資源不足的重要手段,能夠協助民眾建立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可以提升民眾的健康識能,進而改善整體社區的健康狀況。
- 偏鄉衛教的特殊性與應對
偏鄉地區普遍存在著人口老化、隔代教養比例高、醫療資源不足、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交通的阻礙等特性,使得衛教工作必須採取更具針對性的策略。
所以,因應這些特性,我執行對在地長者和小學生都進行用藥安全宣導及反毒宣導的策略,已達到長者實際了解自身用藥注意事項,也可告知自己的孩子或孫子關於毒品可怕之處的目標;反之,小學生知道毒品的可怕外,回家也會關心家人的用藥情形。
「阿嬤,這個降血壓藥要記得飯後吃,安眠藥睡前吃,不要喝酒喔!」我用淺顯的話語進行衛教,必須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村民熟悉的表達方式,所幸同事們多具備族語能力,大大改善了溝通效果。每次互動都是建立信任的機會,也讓我們更了解部落的健康需求。
我透過主動聯繫各地段的文健站,透過在地照專經理的號召,搭配我的專業,將所需醫藥知識,確實傳達給村民。
- 偏鄉醫療的挑戰
近午時分趕往下一個據點,這種移動式的服務模式是偏鄉醫療的特色。疫情期間,除了一般醫療服務,我們還要負責疫苗接種、篩檢、防疫物資發放等工作。工作量雖然倍增,但為了守護村民健康,這種辛苦是值得的。
颱風季節更是考驗。記得某次強颱來襲前,我們必須確保衛生室都有充足的醫療和生活物資,因為山區易有土石流,交通可能中斷。每個衛生室都要有人力駐守,這是我們對部落的承諾,無論天候如何,基本醫療服務都不能中斷。
- 結語:守護偏鄉的使命
結束最後一個據點的服務,傍晚返回衛生所整理藥箱,處理行政事務,為隔天工作做準備。偏鄉服務的挑戰不在專業技能,而在於如何在資源受限下提供最適切的醫療服務。所幸IDS整合模式讓小團隊得以發揮最大效能,填補醫療資源的縫隙。
收工回到花蓮市區已經天黑,找個地方好好吃晚餐,是我一天最放鬆的時刻,畢竟從早到晚南北奔波,車程將近200公里下,是需要好好養精蓄銳的。
這份工作讓我深刻體會到,醫療服務不該有城鄉差距。每位偏鄉居民都應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這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從清晨到黃昏,從平地到山區,晴天或雨天,我們的腳步從未停歇。這不只是份工作,更是一份守護臺灣偏鄉的使命。
在萬榮鄉服務的日子教會我,偏鄉醫療工作者必須具備全方位能力,「校長兼撞鐘」已不足說明我們的全能。我們不只是專業人員,更要能靈活應變各種狀況,每天的巡迴都是新的挑戰與學習。看著村民臉上的笑容,聽著他們的感謝,一切辛苦都值得了。這段將近200公里的每日往返,不僅是距離的跨越,更是連結城鄉醫療資源的重要橋樑。
走吧!去偏鄉服務看看,你會成長許多的。
圖1(左)、TFDA吳秀梅署長頒發藥事服務傑出人員獎
圖2(右)、花蓮縣衛生局感謝狀
圖3、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頒發感謝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