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 鄭昀瑄
一、高齡社會下的的經濟困境與社會孤立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趨勢加劇,高齡長者面臨貧窮、社會孤立的問題已成為公共衛生之重要議題。在日本,「下流老人」一詞描述了無法維持基本生活且缺乏社會支持的高齡族群,該現象不僅是個體的悲劇,更反映出公共衛生與社會政策的結構性困境。從公共衛生的視角來看,高齡貧窮與健康不平等問題具有深遠的結構性成因,涉及經濟、醫療可近性與社會參與機會等限制。若未能有效應對,高齡長者的經濟困境將加劇醫療照護資源的負擔,並影響整體社會穩定。
藤田孝典在《下流老人》一書中提到,日本高齡長者的相對貧窮率高於一般人口,特別是在獨居者與女性長者中較為明顯,反映出日本社會在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網不足下,高齡長者的經濟壓力日益加劇。由於退休金制度對低薪、非正式勞動者及職業中斷者的保障較為有限,導致部分長者即使生活困難,仍可能因福利門檻限制而無法獲得補助。更嚴峻的是,部分長者的存款只夠勉強維持生計,突發的醫療支出或長照需求皆可能瞬間掏空其積蓄,使他們陷入貧困之中。獨居、患病或因扶養子女而經濟負擔沉重的長者,更容易因缺乏社會支持而滑落至貧困邊緣。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現行的高齡經濟保障制度是否足夠?若不及早做出調整,未來可能將有更多長者面臨相同的困境,這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整個社會必須正視的挑戰。
隨著代際共居的比例下降,高齡長者難以依賴子女,社區互動的減少更進一步加劇了孤立感,甚至可能導致「孤獨死」的現象。Eating等學者(2020)的研究指出,社會孤立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還會增加慢性疾病風險,並降低醫療利用率,進而導致健康惡化。HaGani等人(2023)則發現,社會心理介入能有效提升社會支持,減少對急性照護的依賴。此外,LaRocca學者(2015)的研究顯示,當高齡長者的社會支持滿意度提升時,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的效果也會顯著增強,進而改善生活品質,且社會支持較低者的治療成效更為明顯,凸顯社會支持對高齡健康的保護作用。台灣同樣面臨類似的挑戰,如何透過政策與社會安全網提供適切支持,已成為公共衛生亟需解決之課題。
二、當福利制度不再是安全網,而是障礙
透過《下流老人》一書揭示,我們能發現到高齡貧窮並非個人選擇,而是長期累積的社會結構使然。藤田孝典在書中描繪了許多高齡長者雖終其一生辛勤工作,卻因制度不完善而陷入經濟困境。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往往設有較高的申請門檻,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長者因資訊落差或社會標籤化而無法獲得應有的支持。在讀完《下流老人》後,我認為政策應從「被動補助」轉為「主動識別」,透過社區組織或地方政府積極尋找有需求的長者,以減少這種遺漏現象,確保資源能被有效分配。
此外,家庭結構的變遷削弱了傳統家庭的照護功能。在《下流老人》書中提到,許多獨居、缺乏家庭支持的長者並非未努力規劃晚年生活,而是社會環境的變遷使其失去依靠。因此,社會支持與照護體系應順應時代發展,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社區基礎照護模式,像是鄰里互助、共享住宅或長者社群中心等,以強化社會連結並降低社會孤立風險;藤田孝典在書中亦提到,許多長者因健康惡化無法繼續工作,卻因醫療照護體系未能提供適時的支援而陷入惡性循環。故政府應推動醫療與長照整合機制,例如:透過社區健康訪視與行動醫療,可提供即時的健康管理,降低因醫療可近性不足所帶來的健康風險。透過這些政策調整,台灣才能在超高齡社會來臨前,建立完善的高齡支持體系,避免更多長者陷入貧困與孤立的困境。
三、避免高齡貧窮世代化,年輕人也該關心的未來風險
高齡貧窮是經濟結構變遷、社會安全網不足與家庭支持弱化等多重因素交互影響的產物。因此,我認為公共衛生政策應從社會投資的角度出發,重新檢視資源配置與政策措施,透過強化經濟保障、促進社區支持以及整合醫療與長照服務,以提升高齡長者的生活品質。此外,現今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世代的經濟壓力與日俱增,若無長遠規劃,未來高齡貧窮問題恐將更為嚴峻。故政策不應只針對現有的高齡長者,更應關注年輕世代的薪資成長、勞動環境與居住可負擔性,並適時評估薪資調整、社會住宅推動與就業支持機制的可行性,以降低未來世代步入高齡貧困的風險。唯有將高齡議題視為整體社會發展的一環,才能助於促進社會公平與可持續發展,而非流於短期的補救措施。
參考文獻
- 藤田孝典(2023)。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吳怡文譯)。如果出版社。
- Eating H, Blog-Inside N. Social isolation, loneliness in older people pose health risks. 2020.
- HaGani N, Surkalim DL, Clare PJ, Merom D, Smith BJ, Ding 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following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social well-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Network Open 2023;6:e2321019-e.
- LaRocca MA, Scogin FR.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Receiving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lin Gerontol 2015;38:131-48. doi: 10.1080/07317115.2014.990598.
- Lowenthal MF. Social isolation and mental illness in old ag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64: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