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陳伯昂
「跌倒了,然後呢?」
在參與「社區健康營造」課程中,我們小組有幸能與新北市永和區的民權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設計規劃出高齡者防跌倒計畫。這趟社區之旅像打開了未來人生的預覽視窗,讓我看見了「老化」這件事背後複雜又脆弱的樣貌。跌倒,不只是物理上的失衡,更可能是一場生活的警訊:它提醒我們,有些人其實早就在生活中「倒下了」,只是沒人發現。
一場關於「誰在老化」的發現之旅
我不禁想問,那些原本就不在主流框架裡的人呢?例如愛滋感染者、同志族群、跨性別朋友……他們未來的老化之路,又會是什麼樣子?
我拜訪過身邊幾位長者之後,我才真正感受到所謂「健康老化」不只是醫療數據或預防衛教,它更是一種能不能好好被看見、被照顧的社會安排。社區協會的幹部與我們分享有位阿嬤曾跌倒在浴室,由於無法自行起身,求救設備或手機又不在身邊,直到兩天後社區發展協會注意到阿嬤的異常趕緊前去住家訪視,所幸發現得及時,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威脅;另外在同志社群裡有位獨居的老年同志化名游姊,住家乾淨整潔與一隻狗同住,但平時三不五時會前往同志聚集的公園與其他人閒話家常,在一次冬天裡兩周未出現在公園人群的身影中,因此公園裡的朋友便前往他的住處後發現他已經倒臥在浴室門口多時,人已回天乏術。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細節,其實透露出更深的孤單。即使他們名下有房、有子女、有健保卡,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活得像是被社會遺忘的人,卻又無法納入政府的獨居老人清冊裡。
不在主流藍圖中的健康老化:HIV +與 LGBTQ+ 長者的雙重挑戰
在台灣,隨著醫療進步,HIV+ 已從致命疾病轉為可控制的慢性病。但根據疾管署資料,2025 年台灣 50 歲以上本國籍的感染者人數達總感染人數的 7.03% (疾病管制署愛滋統計資料,2025)。這群人面臨的不只是慢性病的挑戰,還要承受來自社會的雙重標籤——老化與愛滋(潘淑滿, 曾峻偉, 翁晨瑄, & 陳玟如, 2023)。
根據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PRAA)2022 年的調查指出(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2023),疾管署曾預估2036年約有二萬七千多名愛滋感染者將邁入50歲以上,占愛滋感染者人口約52%,多數感染者在年老時會擔心以下幾件事:
- 被機構拒絕入住或另眼看待
- 長照人員缺乏 HIV 知識導致不當對待
- 缺乏友善醫療與心理支持服務
- 隱私與身份外洩的恐懼
而 LGBTQ+ 長者的處境同樣令人關切。由於長期受到社會歧視與家庭疏離,許多同志長者缺乏婚姻與親屬支援,在醫療與長照體系中面臨語言隔閡、價值觀衝突、甚至直接被拒絕的經驗。這些人,原本就「邊緣」地活著,當他們老去,我們卻往往忘了在健康老化的願景裡,幫他們留個位子。
國外案例借鏡:從彩虹長照到同志養老村
值得慶幸的是,世界上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行動。
荷蘭的 “Roze 50+” 計畫便是專為 LGBTQ+ 長者設計的長照與社會支持系統,從居住、醫療到情感陪伴,都以「友善與認同」為核心。這個由資深同志與非營利組織共同推動的計畫,讓長者可以在被理解與尊重的空間中安然老去。
美國洛杉磯的 “Triangle Square” 是全球首座專為同志長者設計的社區住宅,結合低租金、高齡照護、社群活動與法律諮詢,是一座真正「與你一起變老」的家園。
除了上述兩個案例之外,在美國波士頓、德國柏林、瑞典等地也有相似的同志友善的養老環境建立。(洪宏, 2019)這些案例讓我們看見,健康老化不只能以年齡分眾,也能以生命經驗、社群認同與文化背景來設計。
回到台灣:我們能否打造友善的「多元老化」藍圖?
但回頭看台灣,現實有些沉重。根據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訪談資料,目前台灣多數傳統安養機構仍對 HIV 感染者設有隱形門檻。有些會用「人力不足」、「尚未開放」為理由婉拒,有些即使接納,也會讓感染者與他人分開照護或者大幅提高照顧費用,形成「制度性隔離」。
LGBTQ +長者也經常因為與照護者價值觀不同,導致不願求助,選擇獨自面對病痛與老化。他們不一定缺錢,但缺少安全與認同的照護環境,並且擔憂長期照顧機構人員會基於他們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而騷擾、拒絕提供基本照顧服務(雷忠騰 & 王子芳, 2023)。
我們難道要等到自己老去,才驚覺現行的系統根本不適用於自己?
健康老化的未來菜單:從科技到社會支持,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
如果我們把「健康老化」比喻成一份套餐,那它絕不該只是誰的專屬菜單。它應該要:
- 多元選擇: 提供 LGBTQ+ 與HIV感染者的友善機構與社區居住方案
- 科技支持: 如 AI 跌倒偵測、穿戴裝置、遠距健康監控、心理支持 App 等
- 訓練照護人員: 加入 HIV 知能與性別友善觀念的訓練課程
- 社群連結: 設計跨世代與同志社群支持網絡,降低老年孤立風險
- 政策介入: 政府應提供財政補助、修法保障多元老化需求,並納入政策規劃,提供一套認證機制,並給予通過認證的機構適當獎勵措施
這樣的「人生套餐」,不應由別人替你決定,而是讓每個人都能依自己需求自由選擇。
結語:我們都會老,但希望那一天,不是孤單的
在關注健康老化議題的過程像是一次提前進入老年的旅程,從社區的長者防跌計畫出發,我開始思考我們能不能讓每個人都活得不那麼容易跌倒——不只是身體不跌倒,還能在人生中被扶一把、不那麼孤單、不那麼被排除。
我們終將老去,但「有尊嚴地老去」不是特權,而是人權。讓我們一起打造一份溫柔、多元又包容的健康老化套餐,讓未來的我們,不分你我、不分性向,都能在歲月的餐桌前,擁抱一段被理解、被善待的老年時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
- 疾病管制署愛滋統計資料,2025年3月月報表 https://www.cdc.gov.tw/File/Get/Lb4ika2BWU6q5zgBowt4lQ
-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2023),2022年愛滋感染者接受長照服務意願問卷 初步分析結果 https://praatw.org/news/2261
- 荷蘭Roze 50+ 計畫介紹,https://www.roze50plus.nl
- 洛杉磯 LGBT 中心Triangle Square LGBTQ Senior Housing, https://lalgbtcenter.org/services/senior-services/housing/
- 洪宏. (2019). 成立彩虹養老院?其他國家同志老年安養制度分析.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 98-103.
- 潘淑滿, 曾峻偉, 翁晨瑄, & 陳玟如. (2023). 挑戰與改變:愛滋污名對實務工作者服務經驗的衝擊. [Challenges and Changes: The Impacts of HIV-Related Stigma on Experience of Service Providers].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27(2), 1-46. doi:10.6785/spsw.202312_27(2).0001
- 雷忠騰, & 王子芳. (2023). 論述老年同志居住長照機構狀況及友善機構之策略. [Discourse the older LGBTQ living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and friendly institutions]. 長期照護雜誌, 26(1), 103-113. doi:10.6317/ltc.202306_26(1).0008
---------------------------------------------------------
公衛四季:臺大公衛電子報第018期【2025夏季號】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