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森 名譽教授 1937.12.3-2024.10.20
主要經歷
美國紐約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1968-1969)
美國雪城大學副教授(1969-1973)、教授(1974-1984)
臺大公衛系教授(1991-2003)、系主任(1993-1996)
臺大公衛學院院長(1996-1999)
臺大公衛系名譽教授(2003起)
臺灣氣膠研究學會首任會長(1993-1994)
臺灣氣膠研究學會學術期刊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主編(1999-2002)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編輯委員會召集人(1994-2000)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1997-1999)
國際氣膠研究聯盟會長(2002-2006)
财團法人豐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1996-2011)
王秋森老師出生於1937年。1956年以臺中一中第一名畢業的王老師,選擇就讀臺大化學工程學系。1960年畢業後,王老師前往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深造,並於1963年取得化學工程碩士,隨後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班,並於1966年以粒徑分布與膠結理論為主題,取得博士學位。
王老師在加州理工學院進行一年半的博士後研究後,於1968年進入紐約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New York University)擔任助理教授,從事空氣污染與健康相關研究。一年半後,位於紐約州北部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前來挖角,邀請王老師前往並以副教授起聘。移至雪城大學的王老師,很快在1974年升等為教授,當時才三十七歲。他在氣膠、工業衛生(industrial hygiene)與環境健康領域是相當活躍的年輕學者,學術成就斐然。
王老師於1991年9月底回臺任教,並隨即在1993年出版中文教科書《氣懸膠技術學》,為臺灣在氣膠技術領域的蓬勃發展,埋下了至關重要的基礎。王老師從1993年至2003年退休之前,每年均獲得國科會研究計畫的補助。他帶領研究團隊,分析臺灣不同場域的大氣懸浮微粒,探討其物理化學特性,並推估不同污染源的貢獻量。三種場域包含都會區(如臺北、三重)、工業區(如高雄林園),以及鄉鎮區(如六輕石化工業區正式營運之前的雲林麥寮鄉)。研究團隊發表一系列論文,逐步建立本土化微粒化學組成資料庫。
2003年後,退休的王教授雖然定居美國,但是他依舊心繫國內氣膠研究領域的發展,每年返台積極參與氣膠研討會,並與學界同儕及學生們進行深度交流,直到人生最後一刻。他不僅熱忱投入氣膠研究與教學,更以謙遜寬厚著稱,從未向學生們提及自己過去的事蹟。王教授的態度溫和而堅定,對於認定的事情即使面對挑戰也堅持不懈。他的精神不僅贏得學生們由衷的敬仰與敬佩,更深植於每一位受教者的心中。
王老師一生始終透過各種方式關懷台灣社會,從空氣污染防治、環境保護、民主運動到公共衛生教育,無不積極投入。的確,王老師從不僅止於言辭,而是親身力行,實踐每一分關懷。他勉勵我們懷抱理想與熱情,以堅持與公平為座右銘,為增進社會公義與公共衛生而奮鬥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