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所承作之教育部社會責任計畫:「文化|健康:文化安全健康促進推動整合計畫」,以「文化安全」視角檢視《原住民族健康法》立法通過一年半以來的初期成果,並即將於2025年1月辦理利害關係人共識會議,匯聚各界意見,提出更完善的政策建議。團隊也將推出《原住民族健康法教戰守則》,並在臺大公衛學院網站建立成果展示平臺,促進學界與政策實務的交流。
原健法一年半體檢——文化安全與健康平權的新契機
原住民族健康法(原健法)從倡議到立法歷經十幾年的努力,希望提升原住民族在決定自身發展方向上的部落主體性,強調原住民族社群自我治理、自我定義的健康主權,讓族人在健康議題上能以自身的文化觀點與需求為出發點,規劃健康政策、分配資源並推動方案,而不只是資訊與服務的接收者。原健法強調族群和部落之賦權,建立平等參與的決策及服務模式,以促進族群永續發展與身心健康促進。
推動原健法:縮短健康差距的必然選擇
本計畫發現,自原健法實施一年半以來,健康不平等的深層問題逐漸浮現。雖然過去十年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縮小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健康上的差距,但成果有限,問題不僅在於資源配置,更是文化不安全對族群健康的負面影響。多數健康政策未經充分諮詢原住民族社群,往往未能顧及族群的需求與主體性,反而加劇了族人的疏離感與社會壓力。
文化安全的力量:從小故事看大影響
本計畫檢視既有政策成果後,認為文化安全的核心價值在文化健康站(文健站)的實踐中得到了生動體現。例如,一項健康促進計畫中,原本使用自大社會的音樂和律動方式進行運動課程,與在地文化與習慣明顯不同,降低了長者的參與意願。接受部落的建議後,將體操音樂改為傳統歌舞,不僅提高了長者的參與意願,也促進了文化傳承。活動中,老幼共學、祖孫共舞的設計,不僅增強了長者對規律運動的認同,也促進了文化的代際傳承,顯示了文化安全如何成為健康促進的關鍵力量。
建立健康政策會:攜手推動文化安全
為了深化原健法的落實,衛生福利部成立了「原住民族健康政策會」,而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部共同發布「大專校院健康照護相關科系融入原住民族健康事務文化安全課程實施辦法」,鼓勵健康照護相關科系推動相關課程,培養醫療人員及政策制定者文化安全思維,讓醫療服務更加符合族人需求,也將文化安全的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為健康平權奠定堅實基礎。
交織的健康挑戰:USR計畫的觀察與啟示
本計畫與原住民族的部落社區和專家學者合作,深入探討原住民族面臨的健康挑戰,發現離鄉居住在都市的原住民婦女在孕產期的醫療照護與支持系統普遍不足,居住在原鄉的族人則因外來文化的侵入與土地流失必須離鄉就醫、就學和就業,進一步削弱社群連結與自尊。單一的健康解決方案無法應對這些多層的結構性問題,亟需更具全面性的質性與量化數據來支持政策的調整與興革。
創新健康促進:文健站的因地制宜之道
文健站作為原健法的實踐據點之一,以因地制宜尊重在地自主的方式,透過傳統知識融入健康活動,將在地的健康議題與傳統語言、文化與價值觀相結合,讓健康促進成為尊重在地社群日常的一部分。本計畫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僅提高了健康服務的品質,更讓地方社群在政策執行中扮演重要的主導角色,也進一步將文化安全作為健康改善的核心支柱。中央與地方政府在健康議程的設定、方案設計甚至評鑑制度中,是否能賦予原住民族群部落更多的自主權與自決權,展現出以地方需求為導向的政策擬定與實踐模式,便是檢驗原健法是否落實的重要指標。
未來藍圖:共識會議與資料庫建置
為進一步發展原健法,USR「文化健康」計畫規劃於2025年1月召開利害關係人共識會議,匯聚各界意見,提出更符合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政策建議,團隊也將推出《原住民族健康法教戰守則》,並在臺大公衛學院網站建立成果展示平臺,促進學界與政策實務的交流。為強化原住民族健康政策的實證基礎,國家衛生研究院設立了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並建構原住民族健康資料庫,然過程應確保原住民社群能掌握健康資料的管理與應用的權力,以尊重並強化和落實原住民族健康的自主權。
文化安全,健康未來
原健法的實施,不僅是一次健康政策的創新,更是對原住民族文化與尊嚴的深刻認同。文化安全已成為健康服務的基石,也將是推動健康平權的關鍵。未來,隨著政策、研究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本計畫建議政府與各界應基於原健法繼續促進文化與健康的共榮發展,為原住民族締造更美好的健康未來。
Youtube直播:https://youtube.com/live/HbRLuf179tg?featur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