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4月17日
地點:公衛學院拱北講堂
本院於4月17日邀請美國賓州大學Ezekiel Emanuel教授前來演講,主題是「What Did We Learn from COVID?」,由本院流預所林先和教授主持,並邀請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博士、疾管署羅一鈞副署長擔任與談人。
Ezekiel Emanuel教授除了擔任賓州大學Global Initiatives副教務長、Diane v.S. Levy and Robert M. Levy教授、Penn Integrates Knowledge (PIK)教授,也是美國COVID-19 Advisory Board成員。他亦出版多部著作,並於2020年出版《Which Country Has the World’s Best Health Care?》。
此次演講,Ezekiel Emanuel教授與我們分享從COVID-19大流行經驗中學到的13堂課:(1) 民眾的日常生活行為與社交活動被限制,只能忍受24-30個月,政府應將此列入決策考慮範圍;(2) 只提供資訊無法改變民眾行為,還需要社會規範、社會習慣或提供環境誘因;(3) 民眾對政府、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會影響民眾是否願意遵從政府規範;(4) 預先準備是關鍵,包含疾病監測系統、數據回報的即時與透明程度、物資供應彈性程度等都須在平時準備完善;(5) 即時資料(包含病毒變異、疫苗有效性、住院率等)對於做公衛決策非常重要;(6) 因COVID-19等呼吸道病毒主要是透過氣溶膠傳染而非飛沫傳染,政府應著重改善室內空氣品質;(7) 政府應澄清接種疫苗並非就不會被傳染,而主要是避免重症;(8) 防疫政策應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不能以中央政策一體適用;(9) 盡量不中斷學校教育,可透過接種疫苗、改善教室空氣品質、增加戶外活動比例、戴口罩來降低疫情帶來的風險;(10) 避免社會孤立情況發生,公園、社區遊樂場等公共活動空間應保持開放;(11) 四個降低死亡風險的方法:健康弱勢族群(例如安養院住民)和第一線防疫人員須接種疫苗、改善室內空氣品質、配戴N95或KN95口罩、確保工作者有病假津貼能在家休息;(12) 應注意民眾對於COVID-19的風險承受度會日漸提高,進而讓弱勢族群暴露在更高的風險;(13) 疫苗須全球公平分配,可應用health needs-based standard來檢視是否公平分配(COVID-19直接或間接造成較多超額死亡個數的國家應取得較多疫苗)。
拱北講堂演講現場。
Ezekiel Emanuel教授。
學生提問。
鄭守夏院長、何美鄉博士、羅一鈞副署長、Ezekiel Emanuel教授、林先和教授、厚生基金會陳柏同執行長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