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原住民和自然學習: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4S)研討會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張弘潔助理教授

 

會議概述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4S)研討會是「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簡稱STS)研究領域中,最重要和盛大的國際研討會,2023年研討會在118-11日的美國夏威夷舉行,這次在夏威夷島嶼進行,夏威夷歐胡島剛經歷氣候變遷造成的野火,特別關注土地、氣候變遷、原住民、殖民等議題。本次研討會有超過2000位學者與會,超過400場的學術論壇,會議內容有主題演講、學術論壇、Making & Doing實作工作坊、書展、與編輯有約、海報展、志工服務等。

本次會議著重島國、原住民議題,主題演講全數邀請夏威夷原住民學者,強調原住民知識體系的重要。過去原住民知識體系或在地知識體系,往往被西方主流知識體系邊緣化,但原住民知識、原住民科學、在地知識,具有豐富的智慧與價值,科學知識需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尊重未知的知識領域,並向這些知識學習。

 

夏威夷的多重困境與原住民知識

大會以夏威夷原住民吟唱揭開序幕,4S主席Emma Kowal教授提到夏威夷的土地和國族正義問題,提到夏威夷仍是美國非法佔領的土地,接著由夏威夷大學的Kamanamaikalani Beamer教授進行開幕演講。Beamer教授長期關注夏威夷的原住民文化與環境議題,也是社會改革者,包括參與土地正義行動、復興傳統文化和恢復45條夏威夷溪流(restoring water to forty-five streams)。開幕演講中,他探討夏威夷的多重困境,提及夏威夷的歷史受到殖民主義(colonialism)宰制。夏威夷在1843年曾經為獨立的國族,但經歷多國的殖民,最後在1893年受到美國帝國主義的殖民,是文化上的不正義。此外,美國軍事行動也使其成為全球軍事碳排最高的國家,而美國在夏威夷的軍事主義(militarism),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例如2021年發生的Red Hill fuel leak,軍事汽油儲藏的洩漏,造成水源和海洋重大汙染,產生公衛和環境危機。另外,資本主義下,夏威夷的超量旅遊(overtourism),使其成為生活成本超高的地區,當地人負擔不起,許多人必須搬離夏威夷。除了提出問題,他提到夏威夷傳統文化,強調每個人都是大地之母的孩子,夏威夷毛利文化中具有與環境的親屬關係(environmental kinship),與土地具有深刻連結,其觀念可呼應當代的循環經濟概念。

 

 

圖一、Beamer教授講述夏威夷傳統循環生態

 

另一場特別演講「對土地的愛: 今日的夏威夷知識」(Aloha 'Āina: Hawaiian Knowledge Today)由三位原住民學者與談,包括夏威夷知識體系Manulani Aluli Meyer教授、自然與環境資源Mehana Blaich Vaughan教授、夏威夷法律權利Malia Akutagawa教授。這一場非常特別、珍貴的演講,兼具學術理性、靈性、愛與關懷,三位學者以夏威夷知識體系與愛(aloha),對當代知識提出批判,並提出重建知識和認識論,是理解和論述原住民知識非常重要的基礎,原住民知識中包含對於靈性、祖靈、世代連結、土地等豐富知識,是當代知識體系中所缺乏的,但又是氣候變遷時代下極具重要性的知識。夏威夷原住民用愛接納所有造訪夏威夷島嶼的人類,而旅客也需要尊重當地原住民和其知識體系,原住民知識對土地的尊重心態、豐富的智慧,可應用於我國,原住民知識體系中對自然、土地、循環生態的重視,在氣候變遷時代,需要被強化,以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

 

 

圖二、Manulani Aluli Meyer教授、Mehana Blaich Vaughan教授、Malia Akutagawa教授之特別演講

 

Making & Doing工作坊: 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

STS社群著重實作、參與、經驗,因此有Making & Doing工作坊,我參與了「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在戶外草地樹下進行團體閱讀冥想(collective reading meditation),透過嘗試思考突破人類和身體的界線,想像成為樹、石頭等大自然的一部分,並想像當自己不再是人類,會如何與世界連結,並提供回饋。我個人看到樹木為飛來的鳥兒提供休憩,提供食物,再看其飛走,受到對於「接受」的啟發,樹木深入土地,寧靜地站立數十年或數百年,接受來來去去的萬物,不分喜好地提供所需,而人類卻往往因為情緒和喜好,抑或迎接、抑或拒絕,就像我認為蟲類干擾,而一直移動驅趕牠們,人類可以學習樹木、石頭、大自然的「接受」精神。

 

 

圖三、工作坊之後出現的彩虹

 

>>上一篇:公衛專欄-The Active Academic: Winter Time Trends and Tips

>>下一篇:生活園地-在還路於民大遊行重新思索公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