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徽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標識由兩個部分組成。中央的橙色圖形代表眾人,其顏色象徵熱誠、創新與堅持。周圍的三節綠色圓環代表自然循環,其顏色象徵自然、成表與和諧,這兩部分的組合具有與自然保持和諧以促進眾人健康的涵意。此外,三節圓環亦代表公共衛生的衛政醫管、環衛職衛、流病預醫三大領域。
簡史
為因應國家社會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水準的需求,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以下簡稱公衛學院) 於1993年從醫學院獨立出來,成為臺灣大學的第8個學院,也成為全國第一個體制上完全獨立的公共衛生學院。目前包括大學部的公共衛生學系、5個研究所、及1個碩士學位學程。
公衛學院的前身為1939年成立的「熱帶醫學研究所」,光復後為因應時代變遷,於1951年更名為 公共衛生研究所,並分別自1961年與1985年起招收碩士班與博士班學生。公衛學院成立之後,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所、醫療機構管理 研究所,以及環境衛生研究所,分別於1993、1994、1995及1996年自公共衛生研究所獨立;而公共衛生研究所也於1998年更名為衛生政策與管 理研究所。2001年增設預防醫學研究所,並於2008年設立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與其他五所共同肩負培育公共衛生學術研究頂尖人才的重任。2010 年,公衛學院為整合整體資源,提升教研品質,進行組織改造,由六個研究所整併成為四個研究所,將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合併為健康政策 與管理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所、預防醫學研究所合併為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為呼應國際對公共衛生專業人才養成教育所要求的五大核心知識的培育,及因應台灣社會的需求,於2015年增設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進行具專業領域特色的跨領域研究。
另外,學院的大學部,公共衛生學系,成立於1972年,是臺灣地區首創的公共衛生學系。學系設立宗 旨在於培育學生具備公共衛生之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術,引導有志者進入公共衛生相關的領域。學系重視陶鑄學生的寬廣視野,培養基礎的公共衛生人才,為各衛生行 政機關、環保單位、公共衛生教育、研究機構、非營利之民間公益機構和產業界醫藥研究發展部門,提供主要的專業幹部、研究人才、教師及主管,深獲各界好評。
由於臺大學生活潑熱情,可塑性高,同時也具有追求卓越的特質,公衛學院的教育工作特別重視新觀念、 新科技、團隊互助、國際視野與前瞻社會需要,鼓勵莘莘學子勇於開創、改進與推動社會的健康福祉,提升國家公共衛生知能。公衛學院校友遍佈社會各角落,推動 自社區健康至國際衛生的點滴耕耘工作。
公衛學院的學術研究重點以解決大眾疾苦為優先。曾領導推動的研究包括:臺灣食鹽加碘控制甲狀腺腫、 烏腳病防治、尋找職業病病因、大規模鼻咽癌流行病學研究、推動肝炎與肝癌防治、制定水中砷的標準、職場污染物的偵測與控制、推動全民健保制度老人醫療照 顧、菸害防治以及遺傳基因與環境研究等。這些研究所累積之成果,不但提升民眾整體健康與生活品質,並對學術知識之突破與累積有重大貢獻。
除了學系、研究所的教學單位,公衛學院還設有多個功能性研究中心。這些中心有些是由學院的教師為主 導,有些則是由學院教師所參與的校級研究中心。主導性研究中心包括:1) 全球衛生中心、2) 健康促進研究中心、3) 環境暨職業衛生研究中心、4) 基因、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5) 臺灣癌症登記中心、6) 行政院衛生署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之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7) 國家轉譯醫學及臨床試驗資源中心。這些研究中心皆為因應當代臺灣公共衛生需求而創設,並針對特殊公共衛生議題進行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參與性中心包 括:1) 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2) 健康科學與生活研究中心、3)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4)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5) 國家級卓越臨床試驗與研究中心、6) 公共與法律政策研究中心。
公衛學院的任務在於培育臺灣及亞洲公共衛生所需的領導人才,整合健康研究與社會政策,以促進健康人權,達到全民健康的理想目標。未來公衛學院發展有三大方向:
1. 綜合分子、遺傳、免疫學、流行病學、生物統計與健康行為科學,以科學證據提升健康促進及預防醫學的全面發展。
2. 發展個人與整體環境之危害鑑定與暴露評估及風險評估,提供環境及職業衛生政策之實證基礎。
3. 健康體系改造之研究與實驗:包含醫療照護品質與效率、長期照護制度、健康資訊系統與全民健保制度等。
特色
公衛學院堪稱小臺大,系所之教學與研究不但涵蓋自然生物科學,而且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就目標而言,我們關心健康人權,追求全民健康。就內容而言,我們努力的重點包括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以及健康產業的經營與管理。
教學資源
由於臺大學生活潑熱情,不但可塑性高,同時也有追求卓越的特質,公衛學院的教育工作特別重視新觀念、新科技、團隊互助、國際視野與前瞻社會需要,鼓勵莘莘學子勇於開創、改進與推動社會的健康福祉。迄今,公衛學院已培育595位學士,1177位碩士及155位博士,提昇國家公共衛生知能。公衛學院校友遍佈社會各角落,推動自社區健康至國際衛生的點滴耕耘工作。
學術研究
公衛學院的學術研究重點,一向以解決大眾疾苦為優先。曾領導推動的研究包括:台灣食鹽加碘控制甲狀 腺腫、烏腳病防治、尋找職業病病因、展開大規模鼻咽癌流行病學研究、推動肝炎與肝癌防治、制定水中砷的標準、職場污染物的偵測與控制、推動全民健保制度老 人醫療照顧、菸害防治以及遺傳基因與環境研究等。這些研究所累積之成果,不但提升民眾整體健康與生活品質,並對學術知識之突破與累積有重大貢獻。
目前公衛學院設有七個研究中心,包括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國際衛生研究中心、環境暨職業病防治中心、 健康保險研究中心、生物統計諮詢及研究中心、環境暨職業衛生研究中心、基因環境及健康研究中心,這些研究中心皆為因應當代台灣公共衛生需求而創設,並針對 特殊公共衛生議題進行學術研究與服務社會。
未來展望
公衛學院的任務在於培育台灣及亞洲公共衛生所需的領導人才,整合健康研究與社會政策,以促進健康人權,達到全民健康的理想目標。未來公衛學院發展有三大方向:
1. 綜合分子、遺傳、免疫學、流行病學、生物統計與健康行為科學,以科學證據提升健康促進及預防醫學的全面發展。
2. 發展個人與整體環境之危害鑑定與暴露評估及風險評估,提供環境及職業衛生政策之實證基礎。
3. 健康體系改造之研與實驗:包含醫療照護品質與效率、長期照護制度、健康資訊系統與全健保制度等。
院史牆
歷任院長/副院長
屆別 | 院長 | 副院長 |
1 | 林瑞雄 (82.8-85.7) | |
2 | 王秋森 (85.8-88.7) | |
3 |
陳建仁 (88.8-91.3) 林瑞雄 (91.4-91.9) 代理 |
|
4 | 王榮德 (91.10-94.7) | |
5、6 | 江東亮 (94.8-100.7) | 陳為堅 (94.8-100.7) |
7、8 | 陳為堅 (100.8-106.7) |
詹長權 (100.8-106.7) 蕭朱杏 (100.8-102.5) 黃耀輝 (102.5-106.7) 鍾國彪 (102.11-105.7) 楊銘欽 (105.8-106.7) |
9 | 詹長權 (106.8-109.7) |
鄭守夏 (106.8-108.1) 楊銘欽 (108.2-109.7) 陳秀熙 (106.8-109.7) 吳章甫 (106.8-108.7) 鄭雅文 (108.8-109.7) |
10、11 | 鄭守夏 (109.8-迄今) |
蕭朱杏 (109.8-112.7) 黃耀輝 (109.8-112.7) 鄭雅文 (109.8-111.7) 林先和 (110.8-112.7) 郭柏秀 (111.8-迄今) 杜裕康 (112.8-迄今) 董鈺琪 (112.8-迄今) 蔡坤憲 (112.8-迄今) |